美国空军在中东的军事基地展开了大规模集结,美国海军派出两个航母打击群迅速驶向中东,连驻扎在中东的美军士兵都开始晒起了龙虾牛排等“出征餐”。
很多人都认为美军大概率会在20日附近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,这时特朗普却出人意料地站出来表示,“等两个星期再看”。
当地时间6月19日,白宫召开了记者会。新闻发言人莱维特在谈到美国是否对伊朗采取军事措施时提到,特朗普总统已经明确表示,关于是否动手伊朗,这个决定会在“两周内”做出来。
说到之前特朗普提出让伊朗“48小时内无条件投降”,外界都在猜测背后的用意。遇到这种问题,官方的说法还是离不开对总统的高度评价,强调特朗普总统有着超强的智慧和魄力,认为通过外交方式依然存在不少可能性。所以,咱们的特朗普总统这次相当大度,又额外给了伊朗两周的时间来考虑要不要坐下来谈一谈。
特朗普这套做派其实大家都不陌生,态度上一向旗帜鲜明,时不时释放点强硬信号,目的就是先摆出压倒性的气势,再用有限的妥协显示所谓的“诚意”,用高压和谈判配合,不断探对手的底线,把主动权紧紧握在自己手里。
说实话,特朗普总统这一套方式,大家真的已经见怪不怪了。上回他那所谓的对等关税闹剧,其实早就上演过一遍。
先是一顿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加税操作,紧接着硬生生把事情提升到什么美国“解放日”这种奇怪的政治高度,相当于是自找麻烦把自己逼到绝路,最后发现进退两难,不得不又退回去搞个“90天暂停执行”。
对待伊朗这件事,美国还是用老一套,先把大批兵力调过去,派出150多架战机、2个航母战斗群,把阵仗撑起来。接着各种威胁轮番上阵,一会儿放话说对哈梅内伊网开一面,一会儿施压要求伊朗“立刻无条件屈服”,有时候还放出口风,称会在24小时或48小时内决定是不是动手。
全球观众一脸懵圈,光看热闹都觉得信息量够大。眼看大家都盼着美国和伊朗真刀真枪地干一场,这时候,特朗普又出现了明显退缩的迹象。
这表面上看是“两周内决定”,实际上更早的时候,特朗普就曾说过要再等48小时再考虑是否动手,这点早已透露出端倪——真要是美国各方面都准备好了,打算直接对伊朗发起压倒性的打击,也轮不到特朗普在这里反复犹豫。
当特朗普刚提到“48小时”时,大伊万就忍不住觉得,这老家伙八成又准备退缩了。大家一度认为这个周末对伊朗来说极有可能是关键节点,结果,特朗普把原来的48小时又延长成了两周,还说想在这两周里寻求外交出路。换句话来说,对特朗普来说,不是放烟雾弹,就是他又犹豫不定,迟迟下不了决定。战情室那边商量了一阵,也只用一句“再议”把事情搁置了。
特朗普之所以突然改变主意,原因可能在于他考虑到开战的潜在风险,不仅会让美国陷入一场无法预料的冲突,还可能影响到他自身的连任前景。毕竟一旦局势失控,原本预想的收益难以兑现,反而可能让美国在中东陷入更深的泥潭。与其莽撞推进,不如试图争取更多时间,等待各方态度明朗,再决定下一步行动。
特朗普面对关键时刻选择收手,估计很多专攻国际局势的研究者,还有那些早早准备好“美国空袭伊朗”新闻稿的记者和时评人,这回全都开始疑惑不解了。大伊万这边倒显得淡定不少,接下来我们从几个角度一起聊聊这个话题。
先聊聊特朗普这个人,之前已经说过,他在处理冲突时绝对是机会主义和冒险风格。如果有人扛不住他的一记重击,这事基本就定了,他多半会上来继续猛攻,绝不手软。
按理说,在伊朗12号到13号接连遭到以色列的沉重打击,从高层领导接连被斩首,到摩萨德潜伏组几乎要在伊国内部掀起不安,气氛可谓剑拔弩张。眼下伊朗的局面濒临崩溃,特朗普随时可能趁虚而入,这会是他出手介入的最佳时机。
出乎意料的是,这一周过去,伊朗并没有被打垮,反而显出一种正在重新振作的势头。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聊聊这个现象:
伊朗国内罕见出现了一种共识氛围。美国和以色列这次下手够狠,连在德黑兰平时比较激进、市民阶层都站了出来。平时比赛都不太愿意唱国歌的伊朗国家足球队,这次也为国家出了一份力。全国上下的凝聚力明显增强,大家都流露出了一种一致对外的气势。
伊朗国内最近抓间谍抓得特别紧。以色列这次明显是想动摇伊朗政权,在伊朗境内的摩萨德小组几乎全都现身了,很多人已经不顾隐蔽,几乎是豁出去了。
要是伊朗政权真要垮了,这些潜伏的小组也就没什么人会再去追查,结果这波行动却让革命卫队动员民兵部队,把这些特务一个接一个揪了出来。过去这几天,伊朗不少巴斯基民兵全力搜捕间谍,各种让人意外的特务陆续被揪出来,导致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的破坏活动明显减少。
再有一点,伊朗这次反击出的招真让人没想到,变得有章法了。特别是昨天那次对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的精准打击,直接让以色列那边慌了神。至于以色列宣称消灭了伊朗三分之二的导弹发射架,现在根本没有实际依据,反倒显得有些无能为力。
现在摆在特朗普面前的最大难题,就是伊朗看起来还没垮,虽然表面遭到重创,其实“血量”似乎还很充足。这个时候如果亲自下场,能不能让美国获得最大收益?显而易见,特朗普在这点上始终犹豫不决。
这情况还挺棘手,特别是昨天伊朗差点把特拉维夫市中心CBD给炸毁,估计让特朗普心里一紧。如果伊朗的弹道导弹哪天真落到中东美军基地头上,民主党那边肯定会抓住机会大做文章。
所以再聊聊第二个方面,纯从军事层面来看,伊朗的反击实力还挺扎实,显然不是什么谁都能随便拿捏的对象。特朗普这种喜欢见风使舵的人,估计会更倾向于先看看局势怎么变化。美军在中东那边恐怕暂时也还没完全做好动手的准备,毕竟要打仗,像燃油、配件、弹药这种消耗品,哪一样都不能少。
像航空燃油这类物资还比较容易解决,不过弹药和备件可没那么简单。现在美军在中东也不是主要战略方向,本地的航空武器存量自然有限。就算临时从沙特等国抽调装备,也未必能满足需求。沙特这么多年跟胡塞武装打下来,自己手里的库存可能都紧张。想靠海运支援,等运到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,只能依赖空运才来得及。
这几天,美军在中东大约派出了50到60架次运输机,空运的武器弹药大概有1000吨左右。按这个数量分给150架战机,顶多只能保证几天作战所需,再加上这些运输任务还包含了不少次是给以色列补充反导拦截弹,以及空地弹药的,所以美军在空中战役方面的准备速度其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快,估计还得再多耗点时间。
假如再拖延两个星期,美国空军可能能追加300架次甚至更多的战略运输任务,这样运送到中东的弹药总量就会超过6000吨。150架战机动用6000吨弹药,大约能支持三四千架次的任务,差不多能打上一周,这时候美军才真正具备全面进行空中进攻作战的实力。选在这个阶段发动攻势,胜算自然会大大提升。
有消息透露,接近白宫的媒体曝光了特朗普眼下关注的一个军事议题,就是美军有没有能力完全摧毁伊朗的福尔多铀浓缩基地。毕竟,这个福尔多核设施深藏在花岗岩山下,以色列空军根本对其无能为力。
美军花了不少时间琢磨,认为只有B-2轰炸机挂载GBU-57B“掩体破坏者”这款重型炸弹,才可能对福尔多核设施造成威胁。不过,美国空军对能否炸穿90米厚岩层也没有做好百分百把握,最后只是给特朗普提出可以让多架B-2多次轮番投弹的折中办法,依旧难以确保一定能彻底摧毁目标。
特朗普心里多少有些不满,觉得手下人说得太不靠谱。真要是派出这么多B-2全力轰炸,结果还炸不开,那自己岂不是成了国际笑话?一旦B-2在执行任务时被防空系统击落,带来的麻烦让他根本无法接受……所以,他面对的难题不仅是空中作战的实际操作,战术环节同样让他进退两难。
特朗普很有可能又要变主意了。
确实,除了上述原因,特朗普背后的MAGA阵营也因为是否对伊朗动武产生了矛盾,这些美国国内的问题同样不可忽视。整体来看,特朗普本人的投机作风,以及美军空军在打击伊朗过程中遇到的战役和战术难题,才是真正的核心所在。不过,我们依然不能放松警惕。
其实,特朗普这个人本性就挺难捉摸的。刚说好等两个星期,没准第二天有人找他聊了聊,或者他自己睡一觉醒来想法又变了。有消息称,莱维特宣布特朗普决定暂缓行动以后,美国知名极右翼网络政客班农还特地跑去和特朗普见面,两人一起吃了午饭。至于班农当时和特朗普说了什么,外界没人清楚,谁也不能排除特朗普可能随时又变卦。
说到美国在中东的那些军事基地,打不打仗其实往往有很明显的征兆。就拿2022年2月俄乌冲突前来说,像血浆这样的物资储备就是一个典型的“风向标”,现在类似的情况又出现了。据CNN透露,美军近期正在中东基地加紧囤积血浆。这种操作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已经传递出明显的信号。毕竟,如果没有实际行动,这些血浆也就白存了。接下来局势怎么发展,只能继续观察了。
富通优配-第一配资门户-上海配资炒股-可转债配资业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